找到相关内容338篇,用时3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俱舍学派-弘传《俱舍论》而得名

    为生,过去为灭,灭是现在必然的推移,不另外等待因缘,而生就必须有令生的原因,于此有六因、、五果之说。诸法都依凭众多因缘而生起,不能各自单独起作用,因而没有常一主宰的我体。而所谓我,只是在五蕴相续法上...,也沿流溯源加以解决。他从永徽二年到显庆年(659)间,将与《俱舍论》有关的七论、《大毗婆沙论》先后译出。他在翻译《俱舍论》同时又译批语俱舍论出的《顺正理论》与《阿毗达磨显宗论》,显示了俱舍学说在这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93358464.html
  • 成唯识论举要

    分、证自证分亦有解释。再如说,对因缘、等无间、所缘缘、增上缘,分别都有论述。以一家为主,吸收各家之说,遂使唯识学说的内容更充实,体系更完备。《成唯识论》堪称为集印度唯识之大成的举纲精要之作。  ...《成唯识论》又名《净唯识论》,10卷。是玄奘于唐显庆年(659年)在长安西明寺译场,编译十家学说,由窥基笔受而集成的一部论著。这部著作是对古印度世亲论师写的《唯识三十颂》而作的注释。世亲(约4~5...

    畅 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869613.html
  • 讲因果不落宿命

    佛教把这些关系加以研究分析,可以心、色二法分别论之。心法依缘生起:一、因缘,亦名亲因缘,即自心中业识的种子,彼为成熟心法之主因,故名亲因缘。二、无间,亦名等无间,即众生攀缘的心、前念、后念接续不断,故名无间。三、所缘缘,指众生心念所攀缘的对象,经云:“心本不生,因境有”,故一切外境皆为所、增上缘,除前三种缘外,其他所有增加上去的力量,皆名增上缘。此缘生法,...

    香光

    因果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160329517.html
  • 论佛教唯识学的对象理论

    rdquo;,是“影像相分”的基础。   所缘缘   唯识学概括一切法生起有四个条件,称作“”,即因缘、等无间、所缘缘、增上缘。“...认为,色法与种子的生起,只需因缘和增上缘。因为它们不依赖思虑,没有所缘缘;又因多类俱起,没有等无间。心、心所法的生起必依。   “”之中,最能体现唯识特色的是所缘缘...

    魏德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1140726.html
  • 讲因果不落宿命

    我们注意的。  ,是指一切事物之间生起一种互相交涉的关系。佛教把这些关系加以研究分析,可以心、色二法分别论之。心法依缘生起:一、因缘,亦名亲因缘,即自心中业识的种子,彼为成熟心法之主因,故名亲因缘。二、无间,亦名等无间,即众生攀缘的心、前念、后念接续不断,故名无间。三、所缘缘,指众生心念所攀缘的对象,经云:“心本不生,因境有”,故一切外境皆为所、增上缘,除前三种缘外,其他所有增加...

    香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2142986.html
  • 佛教泛论(十八)

    境,亦即他人之妻女,2. 非道,亦即不同的部分等,3. 非处,亦即寺中,神圣的场所等,4. 非时,亦即怀胎中,授乳时,持戒时等,行种不应行,又前所说故思等也应具足。妄语是见言不见,不见言见,因此须具:1. 以染心,2. 向欲说之对象说违心之言,3. 令对者领解自己所言,4. 犹如预期,他人受诳等。恶口,指不是出于教诫的呵责,因此须具:1. 以染心,2. 发非爱之语毁呰,3. 闻者领解所言之...

    宇井伯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747087.html
  • 佛教对中国伦理学的影响

    学家的解释最为精细,其解析因果律为十因六果。因篇幅有限,仅从名义上略作介绍。所谓十因,即随说因、观待因、牵引因、生起因、摄受困、引发因、定异因、同事因、相违因、不相违因等十种,基本上很全面地分析了一个事物的起因。事物的起因在各种条件下转化成一定的结果,这些条件唯识学分为,即因缘、次第、缘缘、增上缘。由十因引发的结果有五,即异熟果、等流果、离系果、士用果、增上果等。   为了说明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94761950.html
  • 毗昙的哲学基础及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

   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“生”。“因缘”在生起现实事物中起决定性作用。  在佛教各派中,有部是把“因缘”讲得最细致的一家。此后各派,大都沿袭它的说法。它分“因”为六,分“”为,所谓“六因”,“”,在...事物发生变化的“别有实物”。因此,诸法的“自性”,以及使其可能实现的“因缘”条件,再加上“有为相”,就形成现实世界一切现象的总根源。  然而,六因、生住异灭,只不过是“法体”、“自性”的特殊部分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5367217.html
  • 佛教辩证思维略析

    重视因缘或缘起,提出了二因、五因、六因、七因、十因、、六、十二缘生、业感缘起、阿赖耶识缘起、真如缘起、法界缘起等等不同理论,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万物和人生的缘起以及因果关系的不同类型。如《大般涅槃经...原因提供了广阔的思路。而龙树归纳的“”最具有普遍意义,他把因缘概括为大类:“因缘、次第、缘缘、增上缘,缘生诸法,更无第五。”“一切...

    吕有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0338226.html
  • 佛教教义与生态和谐简论

    这一习而不察的无明,具有十分重大的关系。   佛教的根本特色是以缘起缘生的道理来解释整个世界,因缘理论显得异常丰富,不同的学派教派所讲自然也各具特色。唯识学最喜欢以“”来讲缘生道理。如《唯识三十颂》在解释阿赖耶识时说:“由一切种识,如是如是变,以展转力故,彼彼分别生”。此中上三句是说明“”,后一句是说明“缘生相”。上三句中第一第二两句说明“因缘”,第三句“以展转力故”说明其余三(“等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484632.html